vop series
-
全球疫情之下,“积分”价值几何?
读者投稿 两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个「“迷”之积分,“心”知所向」的系列文,曾经详细地分析了“积分”的价值和“博客主”的初心。简单地总结起来,“积分”的价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残余积分,刚需,稀释效应,以及旅行价值中的水分。与此相对的,很多以“积分”起家的“博客主”却由于各种各样众所周知的原因忘掉了初心,开始转而向其粉丝鼓吹常旅客,奢侈的旅行,人生体验,…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 (终):“神”卡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在笔者接触的加拿大信用卡用户中,不少朋友都对美国信用卡中的“神”卡无比向往。所谓“神卡”,简单来说,一个就是要有“慷慨”“丰厚”的开卡奖励,另外一个就是长期持有的价值。可是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呢?所谓的“神”卡真的有那么“神”吗? 在这里,笔者不想谈太多美国信用卡所谓“慷慨”“丰厚”的开卡奖励,之前谈Hilton Aspire时已经详细分析过了…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 (十):人生难道仅仅就是一个体验?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今天笔者想抛开积分,谈一谈积分玩家圈子里另外一个流行词汇“体验”。 笔者观察到,绝大多数的积分玩家,甚至不止是积分玩家,往往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一个试错的过程。无论以前做过多么令人后悔的事情,无论经过多惨痛的失败教训,这些朋友往往轻描淡写的用一句“人生就是一个体验。” 在这里,笔者并不想全盘否定这些朋友们的云淡风轻般的人生观。只是想问这些朋友一…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 (九):美国信用卡真的那么有吸引力?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提到积分,不少朋友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美国信用卡能得到远远超过加拿大信用卡的开卡积分,而且越多越多的加拿大博客主开始鼓吹美国信用卡的优势,甚至把推荐的手伸到了美国信用卡。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笔者在这里想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最近笔者发现很多加拿大朋友似乎对美国的Amex的Hilton Aspire信用卡很感兴趣,觉得这张卡简直…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 (八):积分兑换的商务舱/头等舱/奢华酒店很值?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继续上篇的话题,笔者并不是否定积分的价值和旅行的意义,而是觉得这些都是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而不能人云亦云的一味盲从所谓的“老师”或者“大神”们。 举个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所谓的“老师”或者“大神”经常会说用积分兑换商务舱/头等舱/奢华酒店能实现很高的积分价值。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前文中笔者分析过,这个所谓“高”价值的积分兑换仅仅存在…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 (七):为什么要旅行?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上回说到了“博客主”,根据笔者的观察,大部分“博客主“都对旅行有着执著的追求。我们这里姑且不论这些“博客主“究竟是享受旅行本身还是享受i旅行所带来的在朋友圈装X的感觉,至少这些人是享受旅行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行对于这些“博客主”来说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非要说理由的话,就是旅行能使得这些“博客主”手中积分的价值得到提高,既满足了一些自…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六):博客主->常旅客?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说了这么多有关积分的“迷思”,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与积分有非常密切关系的概念:博客主(Blogger)和常旅客(Frequent Flyer)。 根据笔者的观察,绝大多数与积分相关的文字都是通过博客的形式呈现的,当然也包括本系列文章。随着博客影响力的扩大,进而也会产生论坛,讨论群组等多种形式。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获取推荐奖励,买分提成等),…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五):旅行价值的“水分”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笔者前几篇文章着重分析了“积分”以及一些所谓“善于使用积分的人” 的一些特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 “积分”的使用几乎都会伴随着“旅行”。在笔者看来,旅行和众多娱乐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在这里,笔者并不想过于渲染旅行所带给人们的好处(都人尽皆知了),只想谈一谈旅行的成本。 对于旅行的最重要的两个承载体:…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四):积分的“稀释效应”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序:很多读者在读了此系列的前三篇文章之后可能或多或少的感觉笔者是个“积分”的反对者,对“积分”嗤之以鼻,然而,世间万物变幻莫测,绝非表象那么简单。因此在本篇文章的写作之前,笔者想澄清以下几点: 笔者并不是一个“积分”的反对者,准确地说,笔者只是一个“积分崇拜者”(即处心积虑积攒大量积分以满足各种所谓“刚需”的人)的反对者; 笔者觉得“积分”…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三):“刚需”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前面两篇文章中,笔者分别谈了谈对“残余积分”和“积分价值”的看法。其实,“积分价值”往往又会伴随着积分玩家中很流行的一个词汇:“刚需”。今天笔者就想谈谈这个所谓的“刚需”(注:在英文论坛或博客这个叫做I need it anyways)。 在各大积分论坛和博客中,笔者观察到有很多朋友喜欢把积分兑换的高价值用“刚需”来解释,举个上一篇文章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