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积分,“心”知所向(四):积分的“稀释效应”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四):积分的“稀释效应”

序:很多读者在读了此系列的前三篇文章之后可能或多或少的感觉笔者是个“积分”的反对者,对“积分”嗤之以鼻,然而,世间万物变幻莫测,绝非表象那么简单。因此在本篇文章的写作之前,笔者想澄清以下几点:

  1. 笔者并不是一个“积分”的反对者,准确地说,笔者只是一个“积分崇拜者”(即处心积虑积攒大量积分以满足各种所谓“刚需”的人)的反对者;
  2. 笔者觉得“积分”本身会给人的生活,特别是旅行生活带来便利与经济上的回报(省钱);
  3. 笔者始终认为, “积分”是服务于生活,而不能高于生活,生活不能被“积分”所禁锢,羁绊。

上篇文章提到一个概念:积分的“稀释效应”。什么叫做“稀释效应?从字面上理解,积分的“稀释效应”是指随着积分种类的增多,积分的价值会随之下降。根据笔者的观察,很多“善于玩积分”的朋友都有不下10余种的酒店以及航空积分。这些朋友会觉得积分的种类越多,会给自己更多的兑换选择和体验。就拿酒店积分举例子,很多朋友会根据一些“专家”的引导,花费不少现金购买各种酒店的积分,比如万豪,希尔顿,凯悦,IHG,甚至Choice等等。这里不考虑积分分散会导致的兑换的相对门槛提高,同时持有这么多种积分也会直接导致每一种积分的价值被稀释。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有可能住一个酒店。举个例子来说,A持有15000万豪,80000希尔顿,30000凯悦,50000IHG积分,某日入住B城市的酒店,B城市又恰好有万豪,希尔顿,凯悦,IHG的酒店,并且都可以用以上数量的点数进行兑换,在酒店质量大体相当的前提下,A会做出何种选择?其实无论做出什么选择,在这次兑换中,15000万豪,80000希尔顿,30000凯悦,50000IHG积分对于A的价值都是相等的,都等于其中最便宜的一家酒店。然而,根据某些“专家”的理论,这些积分的价值完全不同。从这个角度上看,其他三种积分的价值在这次兑换中就被稀释了。这就是积分的“稀释效应”,而且随着积分种类的增多,这种“稀释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真正需要预定酒店的朋友们,总会觉得手里有些积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兑换。因此,笔者的建议就是尽量持有一种或两种酒店积分,种类越多,有些酒店的积分就变得越困难。航空积分也是同理。

当然,这里讲的积分的“稀释效应”并不适用于上篇文章中提到的所谓“为了旅行而旅行”的人,对于那些朋友来说,无限低的时间成本和无限高的旅行“刚需”使得他们总会找到所谓“超值”的兑换。对于那些朋友来说,在一个城市住3天每天换一个酒店就是一种“享受”和“人生体验”,既能满足在微信Moments上的虚荣心,也能高质量的完成“探索地球的工作”。

上一篇——“迷”之积分,“心”知所向(三):“刚需”

下一篇——“迷”之积分,“心”知所向(五):旅行价值的“水分”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四):积分的“稀释效应”&nbsp

本文由原作者投稿,观点不代表Chinese Students at MUN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
上一篇 2018年8月13日 上午12:10
下一篇 2018年8月14日 下午11:36

相关推荐

  • 年费卡的返现,真的那么重要吗?

    小编和一些朋友聊起加拿大信用卡,时不时就会听到类似“**卡年费**,返现才**%,不如**”的说法,即仅仅围绕日常返现来讨论年费卡的好坏。 这种说法,真的有意义吗?请先记住这一结论——年费卡的重点不是返现,而是权益、开卡奖励。返现或着日常消费所得积分对年费卡来说只是副产物。【原创】信用卡自带保险解读 这是一条很简单的道理。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计算。在加拿大,现…

    2017年5月25日
    0
  • 是否应该相信,以及应该相信什么

    【作者:牧羊博士】 今天要说的是,是一些意识形态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曾经)有没有和我(曾经)类似的困惑: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会纳闷现在学这些东西对于以后有什么实际作用?这样一个问题甚至可以一直问到上大学、读研究生。我也亲眼见到,身边的很多同学本科的时候本来跟我学的一样的专业,后来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对口工作,又转行到金融财会行业;也有些朋友,学习了很多的专业…

    2017年7月13日
    0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六):博客主->常旅客?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说了这么多有关积分的“迷思”,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与积分有非常密切关系的概念:博客主(Blogger)和常旅客(Frequent Flyer)。 根据笔者的观察,绝大多数与积分相关的文字都是通过博客的形式呈现的,当然也包括本系列文章。随着博客影响力的扩大,进而也会产生论坛,讨论群组等多种形式。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获取推荐奖励,买分提成等),…

    2018年8月22日
    0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三):“刚需”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前面两篇文章中,笔者分别谈了谈对“残余积分”和“积分价值”的看法。其实,“积分价值”往往又会伴随着积分玩家中很流行的一个词汇:“刚需”。今天笔者就想谈谈这个所谓的“刚需”(注:在英文论坛或博客这个叫做I need it anyways)。 在各大积分论坛和博客中,笔者观察到有很多朋友喜欢把积分兑换的高价值用“刚需”来解释,举个上一篇文章提到…

    2018年8月13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