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序:很多读者在读了此系列的前三篇文章之后可能或多或少的感觉笔者是个“积分”的反对者,对“积分”嗤之以鼻,然而,世间万物变幻莫测,绝非表象那么简单。因此在本篇文章的写作之前,笔者想澄清以下几点:
- 笔者并不是一个“积分”的反对者,准确地说,笔者只是一个“积分崇拜者”(即处心积虑积攒大量积分以满足各种所谓“刚需”的人)的反对者;
- 笔者觉得“积分”本身会给人的生活,特别是旅行生活带来便利与经济上的回报(省钱);
- 笔者始终认为, “积分”是服务于生活,而不能高于生活,生活不能被“积分”所禁锢,羁绊。
上篇文章提到一个概念:积分的“稀释效应”。什么叫做“稀释效应?从字面上理解,积分的“稀释效应”是指随着积分种类的增多,积分的价值会随之下降。根据笔者的观察,很多“善于玩积分”的朋友都有不下10余种的酒店以及航空积分。这些朋友会觉得积分的种类越多,会给自己更多的兑换选择和体验。就拿酒店积分举例子,很多朋友会根据一些“专家”的引导,花费不少现金购买各种酒店的积分,比如万豪,希尔顿,凯悦,IHG,甚至Choice等等。这里不考虑积分分散会导致的兑换的相对门槛提高,同时持有这么多种积分也会直接导致每一种积分的价值被稀释。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有可能住一个酒店。举个例子来说,A持有15000万豪,80000希尔顿,30000凯悦,50000IHG积分,某日入住B城市的酒店,B城市又恰好有万豪,希尔顿,凯悦,IHG的酒店,并且都可以用以上数量的点数进行兑换,在酒店质量大体相当的前提下,A会做出何种选择?其实无论做出什么选择,在这次兑换中,15000万豪,80000希尔顿,30000凯悦,50000IHG积分对于A的价值都是相等的,都等于其中最便宜的一家酒店。然而,根据某些“专家”的理论,这些积分的价值完全不同。从这个角度上看,其他三种积分的价值在这次兑换中就被稀释了。这就是积分的“稀释效应”,而且随着积分种类的增多,这种“稀释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真正需要预定酒店的朋友们,总会觉得手里有些积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兑换。因此,笔者的建议就是尽量持有一种或两种酒店积分,种类越多,有些酒店的积分就变得越困难。航空积分也是同理。
当然,这里讲的积分的“稀释效应”并不适用于上篇文章中提到的所谓“为了旅行而旅行”的人,对于那些朋友来说,无限低的时间成本和无限高的旅行“刚需”使得他们总会找到所谓“超值”的兑换。对于那些朋友来说,在一个城市住3天每天换一个酒店就是一种“享受”和“人生体验”,既能满足在微信Moments上的虚荣心,也能高质量的完成“探索地球的工作”。
下一篇——“迷”之积分,“心”知所向(五):旅行价值的“水分”
本文由原作者投稿,观点不代表Chinese Students at MUN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