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本站最早关于加拿大手机计划的帖子大概已经有好几年历史了,当小编今天听说竟然有同学在用Bell预付费还加$30/月 1GB的Add-on时,小编真的惊到了。。。你们真的不来看小编辛苦总结改了又改的帖子嘛?
综述 or TLDR
虽然跟世界上部分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最近这一两年加拿大的通讯资费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首先是原本很扯淡的三线运营商计划已经不逊色于一二线,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客服服务及合约机。再考虑到签约新品高端手机基本没有折扣,所以这里一条简单结论是,如果你压根没打算签下合约机,那么应该认真考虑Public Mobile/Lucky Mobile这两家特别是前者,虽然他们的计划价格看上去与二线运营商一致,但是Public Mobile提供有忠诚度项目,可以帮你节省支出,并且0门槛开设,对新移民新留学生友好;如果有便利条件,还可以在5%消费税的AB省购买充值券用于付别省号码的话费。三线运营商有一个美中不足之处是目最多前只能在北美范围内漫游且不提供WiFi Calling,出了北美就处于失联状态。
如果已经是Koodo/Fido/VirginPlus的用户,这时候应该注意了,你应该尽量蹲合约机deal并签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黑色星期五,这些二线运营商都会拿出一些即将下市的手机促销,吸引用户上车两年合约。这些手机往往无首付,也不需要缴纳额外的月费,甚至还会倒贴$200-300礼品卡,还是很值得上车的。假如你用的是二线运营商,却没有上车,那就相当于在补贴其他的用户。其中Fido的营销活动比较多,他们提供的忠诚度项目FidoXtra每周都会通过App放送Perk,有时是抽奖,有时是限量的赠品,还是比较吸引人的;Fido还会根据用户用量通过App推送计划offer,可以不时打开App查看切换,性价比优于官方公开的计划;Fido的手机计划用户有机会免费开设一条纯流量计划,并且签两年合约拿一台免费的可以上网的平板电脑(配置不高)。VirginPlus也有Perk,但不够频繁、不是特别诱人,且VirginPlus常常后期涨价。
Rogers/Telus/Bell的计划大多数情况下不太值得考虑。但也有例外。这些公司会在某些特殊时期,或者向特定群体提供性价比还不错的计划,但此类信息一般不会直接在网上公开,需要通过非常规渠道获知或者开设。如果要上车这一类的计划,建议一定要了解背后细节,如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开设、要不要多人一起开设、账户在谁名下,切忌稀里糊涂上车。还有一种情况叫Winback,比如你目前是Telus用户,由于“某种原因”转到了Freedom Mobile,那么Telus有可能在你转走之后打电话给你,向你Offer一个从其他任何渠道都无法获得的高性价比计划。总而言之,Rogers/Telus/Bell的计划一般不考虑,如果看到合适的,搞清楚来龙去脉再上车。
劫贫济富的’Robellus’
加拿大一线运营商Telus/Rogers/Bell,他们的计划基本比二线运营商(Koodo/Fido/Virgin)贵一半甚至一倍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多出来的钱,用来干嘛了呢?小编告诉你,是用来补贴那些签手机的用户了。同样的服务内容,你为什么要多付钱?有朋友要说了,那我签手机啊~小编很抱歉的告诉你,就算在这三家签了手机(两年合约),还是在花冤枉钱。很简单,在这三家签中高端机型,月消费要求是>$80,对比同样的服务内容,贵出超过1倍。请看表格,(85-38)*24=1128,更别说有的还有首付款。那为什么不买裸机?连加拿大本地人都把Telus/Rogers/Bell戏称为Robellus,干的事就是rob customers。这也是小编一直在强调的,除非你有特殊渠道的计划(如公司计划),除非不是自己掏钱,不要用Telus/Rogers/Bell这三家一线运营商。
令人垂涎的套餐计划背后的陷阱
对不不在草原省、魁省的朋友,有时能在一些不那么正规的渠道听说到市面上不常见的计划,并且为之心动。同时有人号称自己神通广大在兜售这些计划,不过要交一笔“手续费”。小编告诉各位,这些魁省/草原省独占计划,之所以其他省“也能办”,是利用了运营商的系统漏洞,并不是某些人“神通广大”。如果你真的想要,小编可以无偿教你(根据”Allen”同学反馈,这个漏洞已经封堵了)。然而,这也是有代价的。第一,运营商对这个漏洞现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想封堵是分分钟的事,毕竟这能给他们带来用户增加收入,而且小编之前提过,$20/月与$100/月计划在运营成本上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不能签合约机,一旦你提出签约请求,客服就会注意到计划与所在地区不匹配,签约无法通过,一些合约机deal(合约机还有deal?!)你就只能干瞪眼了;第三,你的信用记录(什么是信用记录?)上会多出一条省外的地址,这对你未来申请涉及信用的产品服务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请自行评估。
从手机计划谈消费主义陷阱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觉得话题跨度有点大。为什么这里要提“消费主义陷阱”这个词呢?笔者考虑到,本站的很多读者可能是刚到甚至是还没来到加拿大(或者其他国家)的新留学生。很多同学在没有来到北美之前,对 “消费主义陷阱” 没有什么清晰概念,而笔者自认为有义务对此进行必要的科普。
比如,早年国内媒体喜欢断章取义(近年可能好些,因为毕竟国内的运营商、手机厂商某种程度上也在借鉴西方模式),称一台iPhone在国外只卖$99/199/299云云,对每月与首付相当的话费开支绝口不提。那些年有一部分国人来到国外后,看到iPhone“如此便宜”便跳入坑中,然而其中的大多数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便会很快发现这些手机并没有那么便宜。
为什么说手机与手机计划是一个经典的 “消费主义陷阱”?这个道理很简单。
一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说,每多一位客户,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0,客户交上来的费用基本就是纯利率。运营商不会专门为你架设一条线路、雇佣一名客服人员,所有的硬成本是早就已经投入的了。再极端一点说,即便是一个月交50块电话费,从运营商处拿一台“免费”手机(运营商批发成本远低于你的想象,这个例子中,给的手机批发成本一般在$300左右),外加签约时再给$200礼品卡,运营商依然能从你身上赚走50*24-300-200=700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使用手机仅限于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例如花了大钱买到一部顶级摄像头的手机,最后发现仅限于扫二维码,而扫二维码又需要什么高级摄像头呢。同理,鸡毛蒜皮的细碎事更不需要什么5G网络来解决。一位常年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家庭主妇,如果只是跟亲友讨论哪家超市有什么打折促销,根本不需要花钱上流量很多的计划、签约手机。手机厂商每年推陈出新,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要变革什么,而是想方设法让消费者购买新品。这里面经典套路之一就是“分期”“合约”,把一笔实际不菲的开支通过金融工具匀到很长的时间里,使人“无感”。然而,你多花了钱,最后为你带来了什么特别的、额外的东西?
所以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消费者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我需要用手机、手机计划解决的事的重要性和价值究竟如何,是否需要花“大价钱”解决,从而避免“消费主义陷阱”。
说到运营商,本站可以同时提供部分推荐,被推荐人有数额不等的开户奖励,详见【这里】。谢谢。
最后更新:2023-AUG-10
原创文章,作者:MUNCNSTU,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获得转载许可后,请注明出处:https://muncnstu.com/sharing/are-you-paying-too-much-for-your-cellphone-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