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旅居海外身边的信用卡诈骗

一说防诈骗,有的朋友可能会很自信地说,“我怎么会被骗”?一说到“信用卡诈骗”,有的朋友可能又会说,“这么牛逼的名词怎么会和我扯上关系”?

当你旅居海外,包括加拿大,各种隐性、显性的信用卡诈骗(俗称“假卡”)无所不在。更可怕的是,你可能无意识成为其中一环。

不得不防——旅居海外身边的信用卡诈骗

四~五折的机票酒店,半价帮你叫优步、叫外卖,半价卖礼品卡,甚至还能半价帮你交各种账单……拿出你10%的智商来想想,这可能合法吗?

此类“馅饼”无一例外,均是窃取分布在全球各地(包括中国、加拿大)的信用卡信息,通过各种所谓的“代订”“代叫”“代缴”途径套取现金。

 

省钱的正道

本站(muncnstu.com)开办多年,所传授的省钱技巧均是公开的、合理利用规则的。就拿各种礼卡、加油卡来说,本站很早就有文章【经验】省钱秘笈 礼卡的学问 告诉网友购买礼卡的正确渠道以及合理的折扣幅度。

真正的省钱之道,是学习和了解规则,用常识和逻辑判断思考。Drop这样一个大公司,信息均加密传输,有的人死活不信任,但我已经靠它心安理得地赚到超过$200的返现;“五折机票”“优步代叫”“外卖代叫”这种显然不合常理的“优惠”,却有人不少人铤而走险,甚至自我欺骗。

这年头,智商是个好东西。

再说一下,加油卡的折扣优惠一般不会低于九折,其他礼卡的折扣优惠一般不会低于八折。超过这个幅度,你可以用常识来想一想,TA为什么不自己用?TA是不是脑子有包?

更别说交账单,明明是真金白银,除了Plastiq/Paytm提供的注册优惠,怎么可能“打折”?叫外卖、打优步,餐馆和司机是要收到钱的,怎么可能每单都给你半价?

 

替罪羊们

这是一个庞大且组织严密的网络。

批量窃取信用卡信息的犯罪分子不会直接参与到套现的环节中。这无异于将自己暴露于严密的金融监管之下。他们会将这些信用卡信息倒手卖给下家——这些人接手后,仍然不会直接套现,而是通过各种非常规途径“洗白”,再处理给下家。

黑钱怎么洗也洗不白。这些下家们不会就此放心,在进行分销之前,仍然会将之“洗白”多次。这个环节的末端,才是“代订”“代叫”“代缴”。

末端的交易,追踪起来并无难度——机票、优步,知道乘客是谁;账单、账户,知道用户是谁。而上家们,则滴水不沾。不得不防——旅居海外身边的信用卡诈骗

更可怕的是,这些上家会以各种看似正当的理由和借口招收“代理”,许以丰厚的酬劳和佣金。然而这些“代理”们对身陷信用卡诈骗浑然不知,但他们是分销的最后一环,承担着最大的风险,轻则遣返,重则入狱。不得不防——旅居海外身边的信用卡诈骗

我写这篇文章,原因之一是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在朋友圈卖起了机票。这里面是大有文章的。我不希望有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成为信用卡诈骗的受害者。

 

黑话之“保不死”

如果说“盗亦有道”,从事这一黑色行业的卖家大概也有良心未泯者。他们会“善意”提醒你,售出的礼卡有效期几何,“保*个月不死”。

“保不死”是这行的黑话。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会随时随机筛查风险交易,一旦发现可疑,交易就会被拒付,涉及的产品服务就会失效,比如机票无法登机、礼品卡余额会被冻结。即便是多次洗白,被风控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保*个月不死”一说的来源。不得不防——旅居海外身边的信用卡诈骗

加拿大有法律规定,礼品卡/现金卡余额不可以过期。如果有人兜售自带“有效期”的礼品卡,那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毫无疑问,TA是分销环节中最底层的小喽啰。

 

“里程票”真的是里程票?

为了打消买家的顾虑,假机票卖家会自称出售的机票是“里程积分兑换所得”。

诚然,确实有“里程票”一说。然而经济舱的里程票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这里面还衍生出来的勾当是,盗取他人的里程账户出票套现。

所以,不明途径来历的“里程票”一样具有风险。

一些诸如“去哪儿”“携程”等国内订票平台,号称起飞前一天才肯出票。更是万万买不得。这些票贩子之所以不肯出票,是等着给谁出票赚的多,就给谁出。其他的,就以超售为由打发。这种情况风险更大——一是被“超售”打发,二是买到假机票。

 

害人害己的PY交易

有些抱侥幸心理者,铤而走险,明知其中必有蹊跷,可还是想“碰碰运气”。可是代价会比想象的要惨重得多。不得不防——旅居海外身边的信用卡诈骗

很多人不知道,航司为了打击假机票,早已采取了措施。机票会和支付的信用卡关联起来,一旦发现信用卡有问题,机票便自动失效,成了“假机票”。买了假机票,不但会被拒绝登机,大几率被警方直接带走。

“那我叫个外卖,不至于吧”?你的住址、活动地址,已经被掌握了,只是想不想和你谈心的问题。如果一两次只是“上当受骗”,那么多次使用这种非法途径获得的服务,是不是可以有其他解读?

不过,觉得外卖“能吃就行”的少数人,大概也不会介意吃牢饭吧。

 

人品的照妖镜

每当看到有人转发这类涉嫌信用卡诈骗的朋友圈,我都会出于善意劝告删除。

然而招致的反应大相径庭。

有的朋友了解到其中猫腻和厉害,二话不说就删除了。我相信他们也是受了蒙蔽、被欺骗了。

令我错愕的是另一些人的反应——“反正不是我卖”“我只是帮朋友一个忙”“不转发面子抹不开”。要知道,这个“忙”会导致三个群体受害——信用卡卡主、金融机构、购票人。

而金融秩序受损,成本终究要转嫁到整个社会。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信用卡诈骗猖獗,批卡风控就会收紧,批卡额度就会下调,留学生申请不到信用卡。

朋友圈里的多是熟人,把涉嫌信用卡诈骗的东西发到朋友圈,这是要坑谁呢?一个连熟人都要坑的人,一个连法律底线都没有的人,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

不得不防——旅居海外身边的信用卡诈骗

我是直接拉黑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信用卡诈骗,害人害己。作为留学生,更应该与假卡划清界限,珍惜留学机会;要懂得识别假卡,自觉抵抗蝇头小利的诱惑。如果你发现周围有人参与其中,劝得动便试一试,劝不动的,真的就不要来往了。&nbsp

原创文章,作者:MUNCNSTU,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获得转载许可后,请注明出处:https://muncnstu.com/discussion/credit-card-fraud/

(2)
上一篇 2017年7月20日
下一篇 2017年7月25日

相关推荐

  • 全球疫情之下,“积分”价值几何?

    读者投稿 两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个「“迷”之积分,“心”知所向」的系列文,曾经详细地分析了“积分”的价值和“博客主”的初心。简单地总结起来,“积分”的价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残余积分,刚需,稀释效应,以及旅行价值中的水分。与此相对的,很多以“积分”起家的“博客主”却由于各种各样众所周知的原因忘掉了初心,开始转而向其粉丝鼓吹常旅客,奢侈的旅行,人生体验,…

    2020年4月26日
    0
  • 由此次大面积通讯中断想到的

    今天(8月4日)早上,纽芬兰的通讯大面积中断,受波及的运营商主要是Bell、Telus等子母运营商旗下的座机、手机甚至宽带。后经证实,包括纽芬兰在内的加拿大东部大西洋三省均受影响,以Nova Scotia最为严重。遇到这种情况,当下唯一的选择只有等待。然而小编却有所思考。 首先还是要来说说运营商。Bell和Telus是加拿大通讯业的两大巨头,也是竞争对手,但…

    2017年8月4日
    0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 (九):美国信用卡真的那么有吸引力?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提到积分,不少朋友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美国信用卡能得到远远超过加拿大信用卡的开卡积分,而且越多越多的加拿大博客主开始鼓吹美国信用卡的优势,甚至把推荐的手伸到了美国信用卡。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笔者在这里想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最近笔者发现很多加拿大朋友似乎对美国的Amex的Hilton Aspire信用卡很感兴趣,觉得这张卡简直…

    2018年9月12日
    0
  • [Expired] 为什么要申请一张AmEx Air Miles系列信用卡

    来自匿名网友投稿 对加拿大信用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最近本人观察到了2个明显的现象: AmEx已经把个人信用卡的卡槽从2张提高到了4张,然而相反的,随着SPG信用卡的变烂,AmEx中好的个人信用卡却是越来越少,Cobalt? SimplyCash Perferred? 这些天有不少朋友陆续收到Air Miles上个周期的“五龙珠”的1250 Air M…

    2018年5月31日
    0